游记攻略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旅游频道 >> 游记攻略 >> 正文
就地过大年 跟着地图游文山 | 马关 回味最浓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0日 10:30:39  来源: 云南网

云南网讯(记者 兰芳 文)今年春节,提倡“就地过年”。如果,外地的你,留在了文山,让我们带你探寻“滇桂走廊”的美好;如果,你是渴求“诗与远方”的旅行一族,可借此重温身边被忽略的诗情画意——“文山文旅”推出“就地过大年 跟着地图游文山”栏目,为你索引八县市好玩好吃好去处,让你过一个“熟悉”又特别的春节。

(注:请把手机横屏看图)

马关县发展乡村旅游以来,一直注重挖掘、保护各地的民族文化与农耕文化,积极实施“旅游兴村”战略,着力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将农事活动与休闲旅游度假相结合,通过原乡、原俗的农耕体验传承农耕文明,为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龙树脚村 海派的风情

 

晨光一点点把湖畔的村落照亮,七彩的村子从半山的苍翠中醒来。刹那有身处意大利五渔村的错觉,定位告知这是距马关县城7公里、文山市42.8公里的龙树脚村。

 

龙树脚村以前是贫困村,马白镇为助推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摘帽,根据村子背靠青山面朝马鞍山水库的优越自然条件,做了系统规划,定位七彩旅游村,着力将其打造成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型特色村。龙树脚村也是上海虹口区扶贫协作项目,于是,经近千万支助资金改造后的村落时尚现代,有浓浓的海派风情。民居被涂刷成七彩的颜色,由东至西鲜活在绿树翠竹中。村落与湖泊间是主题公园,极具设计感的下沉式蓝色广场,红色休闲步道旁蓝花楹如影随形;湖面是亲水民俗活动区,可玩娱乐项目还可看水幕灯光秀;村后的山林里打造了森林步道,是健身、吸氧的好地方;村子周边广种林果,可享采摘之乐。

 

路边打扫卫生的农妇,听见嗡嗡的声响抬头看看天,笑说:“村子漂亮了,成天都有无人机。”轻描淡写的语气是日渐积累的见识和自信。

小马固新寨村 新农村的美好

 

穿过寨门,走过风雨长廊,来到新寨村中央的广场。广场底部汪着一池清水,倒影着周围红色的民居,这里是泼水节时的祝福和狂欢。

 

坡脚镇的小马固新寨村是一个只有60多户人家的傣族村寨,依山傍水,民风淳朴。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傣族语言、服饰和风俗习惯,2019年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是新寨傣族的姑娘节。到这天,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来和家人团聚。吃完午饭,卷起袖子、拉上裙子,抄起桶、盆,开始盼了一年的泼水狂欢。

 

新寨村不大,庭院错落,日斑散缀,花木清疏,处处洋溢着新农村的美好。村里有网红长虹桥、农耕展览馆、祭祀广场、登山步道、风雨长廊、金银亭等多元化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项目,宜居宜游。

阿峨新寨村 黑白之间的生活

 

一片稻田,田边有组简约、中式、黑白的建筑——马关县仁和镇阿峨新寨阿峨版画创意研究中心。这里是阿峨版画文化展示、技艺传承、创新创作和产业化发展的基地。稻田那边的村舍黑瓦白墙,继续呼应着版画的原色。

 

阿峨新寨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马关县的“版画村”,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人参与版画创作。顶着正午的烈阳走在村中,路旁的墙壁上绘有或大或小的画作,劳作、舞蹈、嬉戏……村民的日常生活就从眼前一幅幅滑过。此地的版画历史据说源于光绪年间,一个勤劳的壮族男人在外学会版画技艺后带回家乡传给后人,流传至今。

 

来到阿峨新寨村版画协会会长卢正林家,他正一刀刀地精心创作,身旁的小孙子杵着下巴趴在一边静静地看。不耐烦了,调皮地把手中的笔扔向爷爷手中的刀。未来,如他继续作画,这陪在爷爷身侧的一个个午后会是他画中的乡愁吧。

马洒 诗意的乡居

 

马洒是壮语“纸马”的意思,因村里人擅长纸马舞,这个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壮族村寨得名马洒村,2019年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从阔大却素朴的西门楼而入,齐整的土黄色杆栏民居因伴山环水之势,错落地显现着壮乡风格。家家门前种草养花,溪水从门前清浅而过。

 

村前的神蛙广场是村民的活动场所,亦是游人和摄友最爱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三,壮族传统“三月歌圩”欢乐唱起;六月“锦壮红饭节”,难得一见的纸马舞、手巾舞跳起;每到周末,绣球抛起、篝火燃起……

 

逛累了,村里的壮族招牌菜不能错过。屋檐下的舂米杵刚舂完一拨粑粑,石臼里还留有紫糯米的香气。用细碎柠檬叶拌的凉鸡、凉鸭,柠檬叶包着的牙签肉,才染出的的花米饭都让人欲罢不能。

村落里异常洁净,只有风的气息,完全颠覆了过往对乡村的认知。村里的牲畜在远处集中喂养,就连村里的老人都好奇,怎么现在连苍蝇都没有了。

古树、古井、古屋、古亭、古匾、古乐,古韵悠悠,老汉赶着牛车从眼前走过,屋前院子里正在晒刚收的稻谷,有景,有意,有生活,这才是美丽乡村休闲游。

老董寨 万千族人寻根地

 

去老董寨村那天,未曾见到一个游人。村子整洁小巧,屋顶统一铺饰着棕色的塑料叶子,村民该干嘛干嘛。但是一到农历五月初五,几万人就涌进这个小小的村落,举行热闹非凡的“闹兜阳”。

 

老董寨村位于小坝子镇东南部,是典型的苗族世居村寨,而兜阳是远古时期救苦济世的苗族小伙。某日,兜阳不慎落水失踪,人们无法为他举行葬礼,只能为他举行招魂仪式。这个祭祀兜阳活动慢慢形成“闹兜阳”习俗。

 

老董寨村的“闹兜阳”原本只是想着村里人在一起热闹下,没想到很多远方亲戚、苗家朋友慕名而来,且越来越多。过节时,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万千族人回来寻根。长不见尾的长街宴在村里绕了几圈,桌上的家常话,记忆中的乡食,像一根绳子,牵系了族人的心。

八寨梁子上村:留住老屋守住乡愁

 

黄昏时到的八寨梁子上村。山路蜿蜒而下,村落被群山合围于山凹,农舍散落,处处炊烟。

 

梁子上村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明朝末年,张姓家族的祖先为躲避战乱南迁至此。群山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天然屏障之外,四百多年来,这里仍保有古老的房屋制式和原始的生产方式。老汉赶着牛车在青石板路上慢慢走,声声牛铃衬出村里的清寂。农妇推着石磨,晒得金黄的玉米碎落而下。

转弯处,石块垒出一个三四米高的平台,一间小石屋独享这方安然,怎么也没想到,这是猪圈。幢幢青瓦黄墙的民居,还是古朴的样子,却不见颓圮。村里除了电线,再无一点现代的痕迹。

 

这个原汁原味保护完好的中国古村是脱贫攻坚得来的惊喜。按照当初的工作部署,由于群众吃水困难该村需整体搬迁。调查时发现,梁子上村竟是一个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特色古村落,乡土建筑、文化民俗等自然人文遗产颇为丰富。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深度调研后决定:对梁子上村做保护性开发。

 

梁子上村改造坚持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来的风貌,留住了传统村落的“魂”,绽放出原生之美,也留住了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

 

 张永强 孙兵 图 江蕊先 制图

责编 沈艺 童文文

审核 陈大衡

责任编辑:唐黛玲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