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旅游频道 >> 文旅头条 >> 正文
用镜头记录红河县普春村乡土文化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8日 14:55:12  来源: 文旅头条

  云南网讯(通讯员 陈勒因 李纹秀 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族多声部民歌的发源地之一的红河县普春村,它的传统文化保存相对完好,但是近些年受外来文化的冲击较大,所以变化非常快。要想把最真实、最传统的哈尼族文化展现、流传,通过影像记录下乡间真实文化场景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红河县于今年7月24日,启动了“普春村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项目,建造一个影像传习馆,保留和传承传统乡土文化。

  哈尼多声部的传承人

  除了通过建造一个影像传习馆展现传统的哈尼族文化,红河县还通过“乡村之眼”,到社区里对村民进行视频拍摄和剪辑方面的培训,用影像去保护、挖掘传统文化。同时,“乡村之眼”还专门提供了一个用于孩子们学习传承传统文化的空间,解决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艺术没有专门课堂的问题。

  据悉,“乡村之眼”是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发起,多家植根于中国西部乡村社区的机构共同合作的独立影像计划。自2007年起,“乡村之眼”携手多家基层的民间组织,致力于帮助西部乡村的农牧民进行视频拍摄和剪辑方面的培训,通过农牧民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视角,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自己家乡的自然生态和文化传统,以及现今因现代化和全球化冲击而变化中的生活方式。

  车志雄是当地一位村民,通过“乡村之眼”的学习,两年时间内用镜头记录了许多乡村文化内容,成为了一名非常优秀的乡村拍客。同时他的一家每周还义务教授当地的孩子们学习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对哈尼文化的传承作出了许多贡献。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与社会生产,尤其是与梯田稻作农耕劳动相伴而生,是中华民族文化大园林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文化瑰宝。乡土文化影像传习馆建成后也将会成为村寨历史的记忆库、村民内部学习的交流课堂和外来人了解哈尼文化的窗口。

  哈尼多声部的传承人

  ​

  红河县文化和旅游局 图

责编 刘赛娇

审核 马永虎

责任编辑:唐黛玲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