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头条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旅游频道 >> 文旅头条 >> 正文
暑期去哪儿?西双版纳“傣文化研学班”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19年07月18日 19:37:41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记者 代基凯 实习生 李建亲)暑期来临,研学旅游成为很多亲子家庭的暑期出游首选。

  7月1日至8月30日期间,西双版纳傣族园将持续开展“傣文化之光·暑假研学班”活动。研学班以傣民俗文化为根本,开设特色课程,让游客更加直观感受傣族文化魅力,深度体验傣族文化精髓,在傣族园度过特殊意义的“暑期”之旅。

  西双版纳傣族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橄榄坝。景区内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五个傣族自然村寨。研学活动期间,傣族园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为游客精心策划和开展了傣语教学、贝叶经刻写、傣族武术、傣族舞、葫芦丝、象脚鼓舞、章哈、傣陶等教学活动。游客每完成一项课程并通过老师考核,就可以获得一份精美礼品。

  贝叶经即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贝叶经源于古印度。贝叶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傣族人民心目中,贝叶也叫“戈兰叶”是运载傣族历史文化走向光明的一片神。傣族舞是傣族古老的民间舞,也是傣族人民最喜爱的舞蹈,流行于整个傣族地区。他们的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要求,有固定的步法和地位,甚至每个动作都有固定的鼓语伴奏。

  葫芦丝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其音色独特淳朴,外观朴实、精致,简单易学;象脚鼓舞是流传于云南少数民族中的一种民间舞,因舞者身挎象脚鼓而得名;傣族章哈又称"赞哈",是傣族传统的曲艺唱曲形式。2006年5月20日,“傣族章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陶制作完全采用手工绘画和雕刻,把傣族民间常用的各种图腾或祝福语刻在陶器上,造型独特,图文精美。

  傣文化底蕴深厚,傣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繁多、历史久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的原创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既是我国的珍贵财富,也是世界是宝贵遗产。“傣文化之光·暑假研学班”充分展示傣族文化,是游客了解和学习傣族传统文化的窗口,同时还能参与弘扬、保护、传承傣族传统文化。

  傣族园 供图

  责编 章胜秋

  审核 罗霞 古文丽

责任编辑:章胜秋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