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旅游频道 >> 行业资讯 >> 正文
龙陵县平达乡傈僳族亮相CCTV-7《老艺新生》开播仪式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 21:33:58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李亚)盛夏六月,在这个白昼最长的节气,来自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的8位傈僳族姑娘和小伙,也跨越人生中最长的旅程,从龙陵深山一路欢歌飞往首都北京,走进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演绎了他们人生中最为绚烂的一幕。

  跨越千里进央视 傈僳服饰展风姿

  6月21日,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刺绣工艺代表团应邀参加由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指导,民族非遗研究院、CCTV-7乡土栏目主办,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举办的《老艺新生》开播仪式。龙陵县傈僳族服饰从相距2300多公里的边陲山村,第一次走进CCTV-7乡土栏目,并与之零距离亲密接触。当天下午16时,当朴实的傈僳族同胞身着绚丽多彩的傈僳族服饰惊艳亮相,人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唯美的画面美翻全场。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在开播仪式舞台上,能歌善舞的傈僳族姑娘和小伙,以龙陵县原创服饰展演《盛开的杜鹃花》。将傈僳族传统服饰的质、形、饰、色、图案和穿戴,从不同角度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近距离直观感受、品位傈僳族服饰的独特风格和文化内涵。小小的舞台上,傈僳同胞踏歌起舞、放声清唱,时而热情奔放,时而优雅动人,精彩的视觉盛宴在央视留下绚丽的印迹,赢得现场专家和人民网、新浪微博、腾讯视频、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媒体战略合作伙伴的阵阵掌声。

  当老艺遇上新生 非遗绽放时代芳华

  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的傈僳族服饰以大红、大黑、大绿和深蓝为主基调,整套服饰绚丽多姿,女子身着傈僳族服饰,如山野彩蝶翩翩起舞,令人惊叹。据悉,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的傈僳族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它延续了当地傈僳族传统纯正的手工制作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符号,记录了傈僳族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傈僳文化的历史标志。2009年8月,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服饰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为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让文化底蕴厚重的傈僳族服饰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龙陵县平达乡抓住沪滇合作推进扶贫项目落地的大好机遇,由上海市闵行区浦锦街道捐资30万用于厂房建设和购买生产设备,在黄连河村成立龙陵县黄连河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主要让当地群众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傈僳族服饰及手工刺绣工艺品加工制作。

  近年来,随着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服饰在市场上逐步走红,此前5月19日至25日,央视CCTV-7乡土栏目《老艺新生》摄制组也慕名前来拍摄节目。此次拍摄,以黄连河村民族服饰专业合作社为切入点,以民间老艺人带动服装设计系大学生完成文化产品的创意和开发为主线,向人们讲述了傈僳族服饰非遗传承人余招娣招徒学艺传承傈僳族非遗文化的故事。

  "我很荣幸能穿着自己民族的服饰走进央视向世人展示,并希望能通过央视七套乡土栏目《老艺新生》专题片的热播,把我们平达乡黄连河村的傈僳族服饰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推广,黄连河傈僳族服饰专业合作社在多方支持和帮助下,将从改良创意设计、加工生产、市场销售方面探索思路,下足功夫,努力把服饰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民族品牌,从而推进民族服饰产业化国际化。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黄连河傈僳族服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珍彩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愿望。

  据悉,专题纪录片《老艺新生》每集时长30分钟,"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服饰及手工刺绣工艺"专题将于7月18日中午12:27分在CCTV-7《乡土》栏目首播。龙陵县省级非遗项目"平达乡黄连河村傈僳族服饰"及手工刺绣工艺的传承和推广将展示在观众面前,观众可跟随节目感受龙陵县民族民间非遗物质文化的无穷魅力。

  通讯员:王佳凤 图

责任编辑:陶优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