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旅游频道 >> 文旅头条 >> 正文
曲靖千余名绣娘绣出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3日 13:17:0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云南网讯 (记者 字丹瑶 文 供图)在云南,有民族的地方就有刺绣,有刺绣的地方就有故事。“金线银线连起农村妇女,巧手妙手绣出幸福生活。”在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河勺村,一群女子,曾因留守村子而难以发展,如今,千余名绣娘联合组成一个“刺绣舞台”,不仅展现着手工刺绣的文化魅力,还讲述着她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幸福生活。

  6月13至19日,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河勺村的绣娘们将把日常的手工刺绣“舞台”搬到“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上,为大家呈现他们刺绣的精美饰品。

  用勤劳和灵巧创造出美丽结晶

  刺绣能手的传承与创新

  “一个巧媳妇,带动一家富,几个巧媳妇,带动全村富。”描述的就是曲靖市沾益区大坡乡河勺村村里的妇女们依靠手工刺绣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绣娘安桃花,心灵手巧,朴实醇厚,是村里出了名的“刺绣能手”。

  出生在河勺村委会的安桃花,十多岁就从外婆那学到了刺绣的技艺,在豆蔻年华时与手工刺绣初次邂逅,便从此相伴一生。七八十年代,安桃花家里经济条件差,小学没有毕业就辍学回家与家人一起干活。可是,刺绣给了她用手中的针和线来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机会。她的每件衣服和鞋子上,都绣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通过不断实践和反复练习,她学会了长短绣、挑花绣、空心绣、抛花绣、钮针绣、摆针绣、平绣、布贴画绣、画画绣等传统手艺。

  “好的刺绣手艺也需要被发掘。”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安桃花与另一位刺绣爱好者宴琼玲相遇。从此,两个女人,一个负责经营,一个负责把控刺绣产品的品质,两人带动村里上千余名绣娘将一起制作的背包、鞋子、披肩、枕套、鞋垫、抱枕等刺绣产品推向省外市场。

  “手工刺绣不仅依赖传承,而且离不开创新。不创新便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宴琼玲说,如今的绣娘们已经熟练掌握20多种传统绣法,已研发出样品50多样,绣图80多种。正是安桃花和宴琼玲带领着大坡乡河村的绣娘们通过勤劳和灵巧的双手创造出来的美丽结晶,并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着刺绣的文化底蕴和无穷魅力。

  路农村留守妇女致富

  宣传曲靖手工刺绣文化

  “一花绽放不算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安桃花和宴琼玲,作为领路农村留守妇女就业的带头人,通过开展30余期的刺绣培训,带动了2000余名妇女参与到刺绣,让大坡乡河勺村的妇女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安桃花在下乡培训过程中,遇到了10多个身带残疾的妇女前来学手艺,她免费教授,耐心指导,从色彩搭配到绣品成型都是手把手教授。安桃花说:“刺绣不仅可以成为一种爱好和消遣,还可以成为大家的挣钱门路,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同时,教会大家以自信、自强、自立、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活出精彩。”

  目前,来自大坡乡河勺村的所有刺绣产品除了线下售卖之外,还在线上进行售卖,安桃花与宴琼玲预想着2019年在曲靖外滩开设第一个以“珠源绣韵”命名的品牌专卖店。下一步,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逐步开设品牌专卖店,让曲靖的手工刺绣文化真正走出去。

  “梦想还是要有的,因为梦想就是要用努力来实现的。”宴琼玲说,对于6月即将到来的“丝路云裳·昆明民族时装周”,她想借助这个平台,把曲靖的手工刺绣文化和自己的产品品牌打出去;也要把曲靖妇女“居家能创业,守家能赚钱”的新时代精神传出去,鼓励更多的女性在乡村留得下、守好家、有钱挣。  

责编 刘赛娇

  审核 韩怡 龚静阳

责任编辑:龚怡丹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