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网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旅游频道 >>  文旅头条 >>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 | 行进:以保护促发展,搭建民族文化大舞台,西双版纳勐罕镇将打造“大傣乡风情园”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08日 22:20:1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编者按:

  近日,云南省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三个一批”集中调研采访活动。本次采访活动通过“专家+记者”、“调研+采访”的方式,成立五个调研采访组,对云南省“三个一批”81个调研采访点和入选中宣部“三个一百”调研采访点进行集中调研采访,深入挖掘各调研采访点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经验和工作亮点、成效,集中宣传报道云南各地、各部门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派出记者参与调研采访,云报集团云南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公司将发挥旅游传媒优势特长,推出“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报道,挖掘云南文旅产业发展亮点、报道成功样本和模式,讲述改革开放40年以来,云南文旅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提到西双版纳勐罕镇,人们更愿意将其称为“橄榄坝”,澜沧江从坝子穿过,孕育出郁郁葱葱的植被,与独具风情的傣家干栏式建筑融为一体,旖旎的亚热带风情令人沉醉。

  近年来,依托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勐罕镇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曼听等村寨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产业与傣族传统文化高度融合,带动景区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未来,勐罕镇将围绕“环坝路”,充分挖掘各村寨文化内涵,着力体现“一村一品”特色,打造“大傣乡风情园”,推动旅游产业成为勐罕镇支柱型产业。

  以保护促发展,留住傣家乡愁

  与云南省其他景区不同,西双版纳傣族园景区由西双版纳勐罕镇五个保存完好的傣族原生态村寨组成,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村寨原始古朴的韵味。走进傣族园景区,古色古香的傣族干栏式建筑随处可见,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植被中,神秘动人。街角小巷,随处可见村民劳作闲谈,古朴闲适的生活氛围,成为景区内一道靓丽风景线。

  据勐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岩罕温介绍,自2006年起,随着勐罕镇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村民们陆续开始对民居进行改扩建,传统傣族干栏式建筑遭到一定程度破坏。为保护傣族传统文化,留住傣家乡愁,傣族园景区积极发动景区周边村民,对民居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修缮,使民居既能体现出傣族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居住需求。据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江云介绍,“只要符合景区制定的民居标准,村民每改扩建一栋,我们就补助10000元。”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曼将、曼春满、曼乍、曼嘎、曼听民居风貌得到很大改善,正是这些古朴自然的傣族干栏式建筑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

  云报文旅记者在傣族园景区内看到,来自武汉的游客张强带着家人前来旅游,张强向记者感慨道,“早就听说西双版纳傣族文化悠久深厚,来到傣族园才真正感受到其中魅力。”不仅有醉人的自然景观,游客来到傣族园傣族非物质文化展示区内,还能欣赏到象脚鼓制作、傣族纺线、慢轮制陶等文化活动。接下来,傣族园还将通过招商合作的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商家,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群,选择贝叶经、酿酒、织锦、傣陶等较为成熟的传统手工艺,进行整体研发创作,形成集规模化生产、展示、制作、体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传承。

  目前,傣族园景区已建成泼水广场、龙舟赛道等项目,未来还将推出大型演艺节目,该节目将以西双版纳深厚的傣族文化为依托,通过立体实景舞台,将原生态少数民族歌舞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提升景区整体形象及核心吸引力。

  打造“大傣乡风情园”

  留住傣家乡愁,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巨大的客流为景区周边村民提供大量创业就业机会,傣家乐(农家乐)、民宿客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陈江云介绍,傣族园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经营,积极引导帮助景区周边村民从传统农业种植,转向从事旅游产业相关服务工作,让旅游产业惠及村民。为让村民更好的开展旅游服务,西双版纳傣族园有限公司还专门成立傣家乐服务部门,针对傣家乐进行系统培训,如接待礼仪、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经营管理等。

  正值晚饭时间,曼乍村村民岩约在厨房里忙个不停,烤炉上升起了缕缕炊烟,夹杂着烤肉的香味。傣家烧烤是岩约的拿手好菜,岩约向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介绍,每逢泼水节、国庆节,傣家乐生意便格外火爆,单日最多曾卖出200只烤鸡。岩约回忆道,“早在90年代末,便有外国背包客来到橄榄坝(勐罕镇)旅游,随着游客不断增多,2004年我也正式经营起傣家乐生意,从事旅游产业相关服务工作。”据悉,岩约经营的傣家乐“岩约36号”是傣族园内第一批傣家乐,最开始只有5间客房、几张桌子,现在已经可以同时容纳数百人就餐。谈到旅游带来的收益,岩约喜笑颜开,“以前我们都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经济来源,看天吃饭收入不稳定,开办傣家乐后,日子越过越红火,2017年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

  发生在岩约身上的变化是勐罕镇旅游发展的缩影。数据显示,傣族园内从事傣家乐经营的村民已达205户、拥有客房1200余间,可同时接待2000余入住,10000余人用餐,为勐罕镇村民提供直接就业岗位近400个。不仅如此,傣族园景区建立之前,周边五个村寨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为3000元,如今傣族园景区所辐射的五个村寨,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1至5万元,农户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3000万元,旅游产业对当地经济带动明显。

  在岩罕温看来,勐罕镇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不仅能惠及傣族园周边村寨,还有望成为勐罕镇支柱性产业,使勐罕镇成为“景洪最美后花园”。岩罕温说,“勐罕镇有57个村寨,每个村寨都有其特点,比如曼乍村,在傣语中意为盛产厨师的村寨,可以考虑重点发展农家乐,而曼听村则意味皇宫后花园,生态环境优越,适合发展观光旅游。”目前,勐罕镇已建成长27公里的“环坝路”,围绕“环坝路”可将所有村寨串联成游线。未来,勐罕镇充分挖掘各村寨文化内涵,着力体现“一村一品”特色,打造“大傣乡风情园”。

  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 段建鑫 文 图

  责编 陶优

  一审 施颖 

责任编辑:陶优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0007612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滇ICP备0800087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